imgboxbg

新闻中心

当前位置:
首页
/

生涯视角看高考志愿填报

  • 发布时间:2021-01-30 14:32:47


高考结束之后,对于高中毕业生来说,高考志愿填报就是这个暑假很大的一件事了。不夸张地说,这次志愿填报至少影响未来五年,甚至更久。

 

然而,很多学子却不以为然,直接把这件事推给父母:我考完了,该考你们了。醒醒吧,孩子们,要为自己负责!志愿填报就是一个为自己负责的重要人生起点。然而,不管是考生自己,还是他们的父母,都会陷入无限的迷茫之中,总结起来有三个点:

 

1.到底什么专业、什么学校更好?(其实,他们连什么是“好”都搞不清楚)

 

2.海量信息如何筛选?

 

3.有什么“策略”是完美的策略?


时间紧迫,不要让迷茫更迷茫的基本认知是:没有什么巧妙机关,不要相信什么秘密信息。同时,高考志愿填报很重要,如何过好未来,更重要。

 

近期这些年,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师俨然遍地开花,成为一种职业。然而,因为多数人不具备对于信息的鉴别和判断,而从业者良莠不齐,就会出现花了钱却并没有起到什么积极的作用,相反,会影响正确的判断,甚至为了所谓求稳,为了“一分都不浪费”,而选择一个并不喜欢的,耽误未来青春的学校和专业。

(新精英生涯的高报师是经过专业培训和练习的,值得信赖!)

 

那么,在不具备丰富数据信息的情况下,在不清晰知道各个学校招生精准信息的情况下,一般考生如何在有限时间里做好志愿填报呢?

 

一个原则,四个考量因素。

 

一个原则:不要焦虑。

 

要想不焦虑,首先要知道,选择志愿,很重要的考虑因素是什么:分数。


是不是不可思议?这很明显的因素,反倒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因素。


33.png

志愿填报的很关键因素,不是所谓将来发展,不是喜不喜欢,而是分数——因为录取是根据分数进行的。从分数来看,一本还是二本,重点还是非重点,选项有限,一目了然,填报志愿并没有那么可怕。事实上,并不是成千上万种选择供你挑选的。有了这个基本认知,就不会被“成千上万学校专业不知如何选”的焦虑忽悠了。

 

同时,也不要期待“一分都不浪费”,多出分数线几分,并不是浪费几分。不要把这些毫无价值的选择标准列出自己选择时的考虑因素内。

 

还有一个减少焦虑的认知:没有所谓选错,比选择志愿更重要的是,上了大学以后怎么过。今天的结果,是过去多年的积累,包括学习成绩,包括自我探索。


学习成绩好了,选择就多,自我探索多了,就会更明确自己想要什么。但是,如果过去没有做到呢?成绩没那么好,大不了选项少一些。探索得少了,大不了未来主动探索。今天是一个节点,不仅是一个结束点,更是一个起点。

 

不要指望400分就上北大清华,也不要指望没有生涯意识,没有自我探索,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。但是,上不了清北也没关系,不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,也没什么大不了的,还不到二十岁,现在就开始呗。

 

好了,不焦虑,接下来的四个考量因素可以在选择志愿的时候充分考虑。

 

(以下节选自生涯教育书《通往未来之路》)

 

高考志愿选择需要关注四个重要的因素:

 

▌城市的选择


有人喜欢南方,有人喜欢北方,有人想去沿海城市,有人喜欢西北西南。可以说,对很多人来说,高考志愿填报中城市的选择,可能关乎很长一段生涯的选择。城市的选择有可能直接关系到大学毕业之后的职业、行业选择,还关乎到大的背景和环境。

 

可以说,在志愿填报过程中,城市选择可能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,因为不仅仅是为了四年的学习,大学所在的城市很可能是未来人生梦想开始的地方。比如,关注金融行业,那去上海读书,可能就是更好的选择。而关注互联网,就要多考虑一线大城市。所以,父母们有机会的话,一定要在寒暑假的时候多带孩子去其他城市多看一看。

 

具体专业的选择。也就是要看:是不是有特别想学的专业?如果有些犹豫,就要调整一个重要的认知:不是一考定终生,也不是一个专业做到退休。大概率的事件是,一个人学什么专业,不一定做相关的职业。所做的第一份职业,一般会在十年左右转换的。除非是一些技术型的工作,之后的发展要依赖之前的积累,比如建筑、医学、财务、法律、数字信息相关的网络计算机技术等。即便如此,职场人也经常在四十岁之前进行转型,比如转做管理,转到资源整合等等方面。

 

所以,在专业的选择上,要么特别笃定,要么就选择更为基础的学科。理工类的数学、物理,文科类的哲学、文学等等,虽然不是那么“热门”,但是因为基础,将来从业的调整空间就比较大。在没有确定的情况,选择一个适应性更强的专业,未免不是一种灵活的选择。

 44.png

▌院系的选择


如果对于专业没有明确的选择呢?那就尽量选择一些比较综合类的专业和院系,至少,在大的学科类别上,不要搞错。所谓不要搞错,就是不要违背自己当下的意愿去做选择,比如,明明喜欢文史类的专业,为了所谓“热门”,为了“将来好就业”,非要选择一个电子技术、建筑工程。那么,进入大学之后的痛苦,会让人既失去了学习的动力,又没能拿到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专业本领。对于孩子来说,志愿填报是在进入职场之前可以调整的机会,也是自我决定的机会,父母老师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见。

 

当然,现状是,很多孩子没有意见。因为对于职业没有认知,更没有听说过具体的专业,没有了解,也就没有思考。这时候非要孩子自己做选择,无异于把完全没学过游泳的人扔到河里,他会溺水的。所以,父母要早做准备,给孩子提供机会了解更多的信息。如果到了高考填报节点了,在基于有限认知情况之下,还要尽量选择综合类院系,至少可以考虑大学期间多学一些基础内容或者交叉学科,便于建立认知之后,进行转型。

 

▌学校的选择


还有些孩子连学科的大类都分不清楚,那该怎么办呢?这时候,家长们说了,那就只能我们帮忙选择了。此时,如果综合类的学科还确定不了,那就尽量选择一个综合类的大学。至少可以做的是,如果不满意,可以进入大学之后转换院系。虽然转系很难,但是在综合类大学,是有这样的可能的。再不济,可以辅修专业,可以旁听别的专业课程。这些都是办法。

 

曾经有个大二的学生来咨询,她在香港一家理工类院校学习。之前的学习成绩非常优异,为了见世面,又不太敢出国,就选择去了香港。但是进入大学之后,感觉非常痛苦,因为她本喜欢人文类的专业,却读了一个理工类,并且十分实用的专业——测量学。她的痛苦还来自于大学期间几乎没有可能转换专业,就连旁听也很困难。甚至,她还说,自己并不喜欢香港,她觉得这座城市和自己的气质不搭。

 

咨询之后,她选择转到了美国读政治学。虽然依然不明确要读什么专业,但是进入了文科类的专业,本身就是一种解脱。两年后,她写邮件说,已经开始实习,研究自媒体。新专业、新职业、新生活,都让她感觉非常愉快。

 

所以,我们看,选择的时候,面向未来,是为了建构出来我们想要的生活。而过去的维度,是让我们可以在梳理自己的过程中,加深自我认知,找到我们的方向。


© 2020 爱度教育 版权所有   鲁ICP备2020048387号-2